屠呦呦和青蒿素,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一大热点。当地时间9月23日,81岁高龄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美国纽约领取了国际医学界著名的“拉斯克奖”。在自豪之余,这一喜讯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中医这一民族瑰宝更好地走向世界。9月25日、26日,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加大投入研究中医,作为发源地我们更要有忧患意识。
“作为中医人,我们都很高兴”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后,让不少中医从业人员感到很“给力”。青岛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赵国磊就是其中一位。9月26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我不认识屠呦呦,但她能获得这个奖,作为中医人,我们都是很高兴的。”赵处长还表示,早在10天前,他在北京出差参加一个中医会议时,就听说了青蒿素这个项目要获得“拉斯克奖”的消息,“虽然青蒿素已成为现代化的中药制剂,但发现它的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足以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医中药的认可。”
青医附院急诊科主任、针灸学博士裴海涛认为,这是世界对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的认可和肯定。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刘立安博士说,“这对我们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外国留学生热衷学中医
“现在,咱们的中医中药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接纳外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了。”提起外国人学中医,赵国磊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说明外国人对中医所产生的热情,赵处长还举例说:“早在1991年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组织中医专家到俄罗斯去交流访问,刚开始,俄罗斯的医学专家们对中国的针灸并不熟悉,但是,当我们在医院里现场为一名患者扎了针,并扎出结石来后,他们都感到非常震惊。后来,俄罗斯不少医务人员纷纷慕名学起了中医。”
对于外国人学中医的热情,刘立安也深有体会。作为富有中医特色的海慈医院,经常会接待一些前来实习的外国留学生。而在针灸方面造诣颇深的刘立安就要带这些学生。有一次,《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条有关他用针灸治病的报道,结果在荷兰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想学针灸者纷纷打电话到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咨询相关事宜。一时间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电话被“打爆”,大使馆几经周折联系到了海慈医院,帮荷兰人询问求学之事。
中医“闯”世界,要有忧患意识
赵国磊说:“现在我们经常讲和国际接轨,但在中医方面,我觉得要让国际和咱们接轨,我们必须以“我”为准,制定一套完整细致的行业标准,让他们来学习。实际上,这项工作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在做了。”
刘立安表示:“韩国、日本一直在研究针灸,有的人甚至已经喊出针灸属于他们的口号了。四五年前,韩国还一度想制定一个统一的针灸穴位谱图标准。后来在我们的抗议下,他们才没有实现。”裴海涛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就有一种说法了,说咱们的针灸在5到10年内还没事,但20年后能否保持住优势就很难说了。”
这次屠呦呦获奖的一个微小细节,让赵国磊觉得,中医国际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个细节是关于屠呦呦获奖的一个表述“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这句话实际上隐藏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国外对单一的中药成分认可,如果是多种中药成分在一起,就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了。你比如说咱们去抓一服中药,里面既有甘草,又有桂枝,还有杏仁等,这种情况下,西医专家可能就不认可了。在这方面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链接
市民常用药不含青蒿素
“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药,市民常用药中是不含有这种成分的。”26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赵国磊向记者介绍了青蒿素的身份。
和屠呦呦研究员的名字一样,大多数人对青蒿素也不甚了解。虽然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但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疟疾几乎已消失了,所以,极少有人能用到这种药。赵处长介绍说,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成分,而青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远在古代,中医就已研究出,青蒿中含有治疗疟疾的成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不过,按照当时的记载,患者要用青蒿治病时,必须绞汁服用。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一做法渐渐被取代,现在是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用现代化科技制作成了药品,让患者服用。在提取青蒿素的技术上,屠呦呦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和同事们在反复试验后,最终想到了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来制取青蒿提取物。”
赵处长还明确表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药,市民常用药中是不含有这种成分的。